清研视点 | 从《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观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展
整体情况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完善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已成为重要方向和步骤。
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生态环境部牵头起草并联合14个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强化任务分工和政策协同,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详细介绍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系统观念,明确方向举措,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规则体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积极参与全球碳定价和气候治理,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主要目标
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 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
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支持与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
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
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
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加强产品碳足迹人才培养,强化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建立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支撑保障体系,加强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清研观点
碳足迹(Carbon Foot Print,CFP)是指由个人、组织、事件或产品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碳足迹可以按照其应用层面分成国家碳足迹、城市碳足迹、组织碳足迹、企业碳足迹、家庭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以及个人碳足迹。其中,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
产品碳足迹(Product Carbon Footprint,PCF),是指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释放的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总量,即从原材料开采、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分销、使用到最终再生利用/处置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加。产品碳足迹,是温室气体排放在产品层面的量化。
《实施方案》要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从完善国内规则方向看:
目前我国已发布3项碳足迹相关国家标准,已立项未发布11项。已发布的三项为“塑料 生物基塑料”的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相关标准。行业标准方面,目前已发布7项,主要为电子和通信行业领域。地方标准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推出本地碳足迹管理体系相关标准。
从国际衔接方向来看:
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作为一种系统方法,LCA覆盖了从原材料提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和回收处理等所有阶段,通过评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从材料开采到废物处理)造成的环境负担,实现全过程碳足迹管控。生命周期评价作为环境管理工具已历经多年发展,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SETAC)正式提出,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LCA的研究与应用不仅依赖于标准的制定,也依赖于评估数据与结果的积累,目前国际上著名的LCA数据库有十几个,由不同的国家、组织或研究机构建立。这些数据库在LCA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主要LCA数据库有CLCD、天工、CPLCID(中国)等。
国际上关于的碳足迹量化标准主要有ISO 14040/14044、ISO 14064(1—3)、GHG Protocol、PAS 2050、ISO 14067等。这些碳足迹相关标准已经实施多年,并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构建自主碳足迹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将高度重视这些现有的国际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进行衔接。
从体系建立方向来看: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推进,大众减碳意识增强,美国、英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19类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和评价产品超过2500种,产品碳足迹认证成为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没有碳标签的产品将更难进入国际市场。
《实施方案》中指出,将优先聚焦电力、煤炭、天 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力争在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领域推动制定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同时,要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建立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实施方案》为多部门针对碳足迹管理首次联合下发文件,这意味着中国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为今后我国产品碳足迹体系建设提供“施工图”,我国将迈入碳足迹管理新时代。
整理 | 金百利(中国)资源环境研究部